我国每天消耗 130 万双一次性筷子,相当于砍伐 42 棵参天大树……
学生年代的我们可以 N 次从课堂上、媒体上听到类似上述「教化」,接下来的内容大概率是讲我国森林资源匮乏,而「一次性筷子毁坏森林」「不环保」,所以「要抵制」。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也几乎完全接受了这一理念,以至于刚读大学时,我宁可自己买双筷子,也不愿意拿饭堂的一次性筷子;我还自认为是比同学们思想进步的「环保人士」,「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直到某一年,我参加了一个校外活动,就餐期间意外地碰到了一位生产一次性筷子的老板。
我瞬间正义感爆棚,大谈「一次性筷子毁坏森林」的「环保理论」,义正辞严地批评眼前那位「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环保」的「罪恶资本家」。
我「义愤填膺」,「资本家」倒是不慌不忙:
「小兄弟,你知道一次性筷子的原材料有哪些吗?」
我正义凛然:「那当然是砍伐树木啊!」
「木材有很多用途,最起码可以做家具、做地板,这些都比一次性筷子值钱多了。要是照你说,砍一棵参天大树就是为了做一次性筷子,那经营木材、开加工厂的人不得赔死?」
我瞠目结舌。
「现在做一次性筷子大多用的是生长很快的竹子,或者木材加工的边角料,这谈不上破坏森林吧。」
可惜大理石地面没有缝,不然当时的我一定想瞬间钻下去——
不调查不了解就轻易人云亦云的人,活该被打脸。
那位老板倒没有继续糗我,只是追问了一句:「你不妨想想,是哪些人在反对一次性筷子?」
「为什么人们都在反对一次性筷子的问题,却没有听说过人们反对原木家具?」
- 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会反对一次性筷子吗?
- 一个流水线车间里的工人会反对一次性筷子吗?
- 一个整天忙碌的货车司机会反对一次性筷子吗?
都不会。
在各种场合宣称反对一次性筷子的人,除了利益相关群体〔比如传统筷子制造厂家〕,大概率是——有钱有闲的社会上层〔特别是部分知识分子〕,以及部分被裹挟的大学生。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基本上不需要用一次性筷子。
在家、在朋友家当然不用,即使外出就餐、在饭堂用餐,那些机构也都有相对完备的消毒设施和程序。
他们可能忘记了:在中国广大乡村乃至城乡结合部,「消毒」是一件相对奢侈的事情——没有统一的餐具消毒中心,街边小店买不起专用消毒柜,即使是用温度较高的开水洗筷子也要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
而廉价的一次性筷子完美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从源头上避免了病毒在不同人群之间的传递。
恕我直言,一次性筷子的推广普及,为我国传染病防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只不过这一方面的贡献没有多少人去研究、更没有媒体报道,未能引起大家的关注而已。
除此之外,一次性筷子还延伸了木材加工的产业链,让原本只能当垃圾处理的边角料有了新的用途;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竹木之类种植,一大批人从中获益,算得上是「利国利民」。
除了「环保」,反对一次性用品的群体还有两大「法宝」,即「不安全」和「浪费」。
所谓「不安全」,是指一些不法厂家采用非法加工手段和不合格原料,生产出的一次性用品可能危害用户。
但这是产质量量问题,而不是产品本身的问题——不合格的手机还能爆炸伤人呢,你总不能说手机都“不安全”吧?
至于「浪费」,时下一次性用品回收再利用的确不尽人意,但这主要是源于垃圾分类没到位、回收再利用的成本过高。
垃圾分类做得较好的日本,一次性用品回收后用于造纸等已经较为普遍,这进一步证明了一次性用品本身不存在「浪费」问题。
综上所述,是时候给「一次性用品」正名了——
只要有序发展,一次性用品不仅不会危及环保,反而还能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延伸产业链,其在预防传染病方面更是做出了突出贡献;
全社会不仅不应该反对,反而应该大力倡导使用一次性筷子,引导相关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最后,如果你身边有人再劝你不要使用一次性用品,你可以问他:
- 你知道你现在使用的非一次性用品在生产时会造成哪些污染吗?
- 你知道非一次性用品使用后洗涤、消毒,用水、耗电甚至人工所消耗的资源,会浪费多少能量和带来多少污染吗?
- 你知道成片竹子不砍伐,自然枯死。砍伐利用后,只要竹根在,来年一样能长出来吗?
- 你知道你要重复使用非一次性用品多少次才抵得上相同数量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