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冠死亡人数统计的标准

1 min


计算新冠死亡人数,各个国家的标准是不一样的〔非常非常不一样〕。绝大多数网友记住的只是数字,不能理解数字背后的实际意义。也没人给他们解释。
很多人留言里喜欢用句式「美国为啥死了一百万人?」的网友就不太可能知道,也不能理解「die of」(due to) vs. 「die with」的区别。甚至都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细节。他们关注更多的是宏观大数字。
前一段时间,吉林有两个病例感染后死亡,这两例死亡并没有计入新冠死亡人数里。很多人就不理解,为啥?「die with」。
很少有人写美国的新冠死亡数到底是咋计算的。看了一会儿资料,大致是这样的:
美国计算新冠死亡数的时候,也有过变化。早期,是「die with」就算,这会导致什么呢?一个感染新冠病毒的人,高速上车祸了,也得算新冠死亡人数。这就有点扯了,是吧?
然后口径就有所调整,要求新冠的感染必须达到一定的危害程度才算。这个描述不算十分精准,但我想大多数能理解。至于导致什么样的程度,是由医生来决定的。注意,这意味着美国的医生拥有更多自主决定权。
最后死亡原因会体现在死亡证明上。COVID-19 出现在死亡原因或促成因素里,CDC 的指导意见将其算作是与新冠有关的死亡。当然这里还涉及到很多细节,很多场景。也引起美国人的质疑,也有各种阴谋论的猜测。
死亡证明来计算新冠死亡数,也会带来一个问题:那些在家中死亡的,可能并没有登记进来。所以,后来又有了一个数字叫「超额死亡」(excess deaths)。但超额死亡不一定都是新冠造成的,也可能是缺乏足够的医疗干预导致的。用我们的话说,叫死于「次生灾害」。
要再强调一下,欧美各个国家的计算口径并不一样。比如意大利,任何患有新冠病毒患者的死亡都算作新冠病毒引起的死亡。所以,从媒体报道的口径看,意大利死亡人数非常多〔相对〕。但是不是意大利疫情最严重呢?未必。其他有些国家或地区的计算口径,也是这样。
这种计算方式,通过媒体一渲染,就非常的吓人。
而且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到疫苗的接种。举个例子,香港媒体报道过一个男子接种疫苗后游泳溺水,听起来似乎有关联。可那是接种疫苗两个月后溺水的,这能有什么关系?但是就是吓唬到一部分老年人。
提到香港,目前通过媒体看到的死亡人数,是只要感染了新冠病毒,并且死亡的,都算在内。但是也有专家说:「约四成多的死者与新冠病毒有直接关系;另有三至四成则无直接关系;余下约两成则属于未能分辨」。
另外,香港的死亡率可能被过高计算了。因为实际感染人数高于港府对外公布的数字。所以,香港的疫情听起来蛮吓人,但实际上,没我们想象得那么夸张。
至于新加坡、新西兰这些所谓闯关成功的,披露出来的死亡数,临时还不了解他们的计算口径。谁了解的话,可以补充一下。
说这么多,总结一下,当我们说新冠死亡人数的时候,有必要了解统计标准是什么,不同的计算口径,可比性不太大。如果只看单一的数据,那么肯定会吓唬到更多人。


Like it? Share with your friends!

0
DUN

Choose A Format
Story
Formatted Text with Embeds and Visuals
List
The Classic Internet Listicles
Countdown
The Classic Internet Countdowns
Open List
Submit your own item and vote up for the best submission
Ranked List
Upvote or downvote to decide the best list item
Video
Youtube and Vimeo Emb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