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个网络提问我是不会回答的:
- 为什么这个链接点不开?
- 这是什么 app?
- 怎么是英文的?
为什么链接点不开
问出这种问题意味着其实并没必要去点开链接。因为如果一个人真有使用网络的需求,真的想要在网上找寻一点有价值的内容,那么他应该很早就会发现网络世界的一部分不对自己开放,需要去找到办法。
问出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没有需求,在一个封闭的内网世界里玩得很开心。同时,从心底里也不认同在互联网世界里应该让信息自由流通起来。
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墙在变得越来越高,之前在淘宝都还能买到谷歌的虚拟号,美区的 apple id,也能买到可能不安全,但确实能让用户连接外网的服务,但最近我通过一些搜索,发现这些途径都被堵死。现在想通过自学使用外网,完全不依赖别人帮助,已经不现实。
未来正确的使用网络,这件事会也就会了,不会的可能永远也不会。
疫情这三年,我实打实感受到极权对我影响,也感谢我很早就会使用互联网,能在极权下,得以有一丝喘气的空气。
最近我问过很多朋友愿不愿意来墙外交流,有一部分成功了,但大多数化还是失败。就窒息到不能呼吸,更多的人依然不愿意用更安全的聊天工具,也很无言,全当作也是 一种筛选。
这是什么 App
问出这样问题的人往往不知道世界上还有网站的存在,也不知道还有桌面软件的存在。在他的整个互联网知识图谱里,对于互联网世界的基础建设知之甚少。
这样的人是从智能手机出现之后开始上网,因为缺失的基础知识太多,回答他们其实就是要回答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里有什么,得给他们补一整门互联网入门课,那就得有很多时间和很多爱心才成。
怎么是英文的
问出这样问题暗示着这个人对于信息质量没有任何要求。他们大概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任何信息核实的习惯,更没有追溯信息源头的习惯,自然也就谈不上个人主动学习,或者终身教育的习惯。
但凡有其中任何一个,这个人最起码会知道有道翻译,知道百度翻译,知道微信翻译,知道词霸翻译,知道微信图片扫描翻译,google 和 Deepl 就更不用说了。
而对于另外一部分小众,面对英文内容随手运行翻译功能或者翻译软件,这是一种本能。
对于问出以上三个问题的人来说,他们对外宣称自己这么提问是因为嫌麻烦。链接不能点开,麻烦。不知道 App 名字,麻烦。看到满屏英文,麻烦。
但在我看来,这和麻烦不麻烦没什么关系,这更像是「性格决定命运」。遇见困难就退缩,这是性格特征,于是就成功地把自己局限在原地,困难就永远是困难,而且为数众多。
我的朋友千奇百怪,性格脾气大相径庭。你要说总结一下他们有什么共性,那我觉得面对困难的态度可以算一条。
就拿看起来是所有人中最柔软最面最 rua 的南派三叔来说好了,当他还是个背着破包满世界跑的外贸小商人的时候,自己接了一个南美的单,委托给浙江山区一条破村里的加工厂去生产。结果工厂收了定金,但是要毁单。
南派三叔背着他的小破包,心急火燎地坐上大巴辗转跑到那家村工厂。进门之后直接被扔了出来,人家很朴素地告诉他:你就一个人,我们有十几条汉子,而且,这里很偏远,发生点什么事情没人能知道。
南派三叔没有逃跑,而是抱着小破包蹲在村口想,想完了去问村人:你们村子里这样的厂有几家?得知还有另外一家同样的厂之后,南派带着外贸合同和小破包上门和别人谈。
洽谈成功,南派告诉对方:你们的定金被你们村另外一家厂给扣下来了。就这样,有人遭到了暴打,有定金完成了转移,最终合同得以执行,南派三叔按期交货。
这个故事我对很多人都讲过。普遍的评价是南派太好玩了,南派太机智了,南派这孙子太孙子了。但在我看来,这个故事里最值钱的那一部分,是他抱着小破包蹲在村口。
他有两个选择,要么认赔离场,彻底放弃,要么迎难而上,迎难而上。就在那么一点时间里,他居然能想明白一个道理:同样是一笔钱,作为「我的钱」,和作为「我们的钱」的时候,区别会很大。找到了合适的「我们」,就可以撬动不想继续成为「我们」的他们。
问出那三个问题的人,身上就没有这一部分,他们连在村口蹲一下的想法都没有,转身就跑。对此,我没有任何批评、指责、建议、改变的念头。
我想说的是:之所以我不回答,是因为问出这三个问题之后,我认为大家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继续沟通的必要。不是一类人,没有类似的想法,更不会有相同的需求,甚至都不会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大家对自由,对信息和知识,对困难和障碍的态度完全不同。不回答是好事,反倒是回答了才会增加了许多猜忌和憎恶:你个傻屄,你得意什么?知道这些无聊的东西能换馒头吃么?
以前在网上写文章,我认为把事情讲清楚最重要,能回答出问题让人理解最重要。现在我觉得先选对人最重要,选出问对问题的人最重要。
在生活中也是同样,选对人能省很多事,省很多口舌和精力,还可以舒舒服服享受大段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