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这两个字,既容易被污名化,也容易被神圣化。
不去除爱国这两个字上的各种混乱,人们会永远争论不休。
但爱国,其实是人们最为朴素的情感之一。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生活的地方变得更好,我也爱国,我当然希望中国的未来更好,毕竟,我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几十年了,我的家人和朋友都生于斯、长于斯,并且绝大部分都不会离开这里。
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有着和我一样朴素的情感。
甚至那些被另一群人定义的「恨国党」,他们大多也是爱国的,因为如果不关心这片地方的发展,不对这个区域的未来倾注希望,他们怎么会「恨」呢?
就好像恨自己的弱点、性格、出身,是因为不爱自己吗?他们会恨什么乌干达、刚果吗?哪怕那个地方长时间处于混乱和贫瘠之中。
互联网舆论中,互骂小粉红和恨国党的,其实他们的目的并没有大的不同,他们的情感,也是类似的,都希望这一片土地能够更好。
没有任何一种希望中国越来越差、越来越混乱贫困的言论,能够被公开支持,即使是某些极端思想,他们也是在说,希望大破大立,我们且不评论大破这一手段会伤害谁,但他们也是以大立作为目的。
也就是说,尽管被划分为各种标签,但是人们声称的目的,其实是相似的。
目的的分歧
那么,人们在争论什么?
人们第一个争论是:什么样的社会,才是更好的社会?
所有人,都说希望中国更好,但是,什么样的好,才叫更好,这就有争论了。
人们给出了各种好的标准,比如人民更幸福,社会更公平,更民主,不要那么卷等等,但是,如果以上述这些标准,争论各方无法达成一致,因为这些都属于价值偏好。
以色列是以市场经济为核心经济制度的社会,但是,这个地方有着「人民公社」基布兹,人人平均分配、甚至采取公有制的集体生活模式,一样可以存在于以色列。
只要你有这种价值偏好,一样可以自愿在以色列加入「人民公社」。价值偏好,是千人千面的,完全不必统一。
幸福的标准各有不同,每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人们在这个问题上争论,那永远不会有结果。
并且,有可能带来灾难,那就是我要用我的价值偏好来强迫你。
比如:我喜欢基布兹,也强迫另一群人也加入基布兹,这时,他不仅仅是在争论了,而是一群人有可能要用暴力强制另一群人。
我从不反对人民公社,自愿组建完全没问题,我反对的是强迫他人加入人民公社。
比如:我不喜欢抽烟喝酒,于是通过法令管制另一群人也不让他们喝酒抽烟,这可以吗?当然不行。
基于价值偏好,是不应该争论的。每一个人心里认为的好都不太一样,那就各自追求自己心里的好生活就可以了。
因此,我们在讨论一个社会要变得更好时,不能陷入这种由主观价值偏构建的好与坏,而是要有一个客观的标准。
只有在一个客观的标准下,人们的讨论才有意义,什么叫国家变得更好,才有了共同的标准。
否则若是有人追求的社会是所有人不喝酒不抽烟不准美女露大腿,那另一群人就会无比反感,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在追求一个坏社会。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那就会陷入永恒的争论之中。
这种想把自己的价值偏好强加于他人的,就叫坏!因为这将是混乱的根源。
那么,这个客观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那就是繁荣。
繁荣是什么?繁荣就是指社会总的手段增加,人们实现个人目的的手段增加了,越来越多了。
繁荣是有利于所有人的。任何人加入社会之目的,就是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的。哪怕是一个讨厌抽烟喝酒的人,社会的繁荣也有利于他,他可以自己开车,从而不必在公车上忍受别人的烟酒气味。
哪怕是一个要自杀的人,社会的繁荣,也能增加其选择自杀的手段,比如安乐死,他就需要不菲的价格,但他能让一个人死得更有尊严痛苦更少。
社会繁荣,有利于任何人的个人利益。
而社会繁荣,不是主观的,不是由个人不同的价值判断决定的,而是一种客观的判断。
繁荣的定义只有一个:那就是只有生产更多,人们的手段才会更多。
有更多的小餐馆出现,我们晚上才可以随意去吃夜宵,有更多的食品生产商,我们吃夜宵才会更便宜,有更多的交通工具,我们才能选择更大范围的夜宵商家,有更好的外卖服务,我们才可以坐在家里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夜宵产品。
你看,只有生产更多,手段更丰富,我们的选择才会更多,每一个人的欲望才能更容易得到满足。
而生产更多,则意味着每一个人的效率也会更高,收入也更高。
即使以防止外国侵略为目标,繁荣也是唯一应该追求的目标,只有更加繁荣的社会,才能更高效地生产更多的武器。
繁荣意味着有无数的工厂、机器、更高效的生产方式,更便宜的物价,更多的资本积累。
这就是繁荣的意义,只有将繁荣定为目标,而不是将个人幸福(主观价值偏好)定为目标,我们才能就爱国的目标进行统一。
好了,到现在为止,我们就统一了爱国的目的。
这一目的是:
我们爱国,都是希望中国地区更加繁荣,每一个人都能拥有更多的手段服务于自己的目的。
除此之外的标准,都只是价值偏好的冲突,是无法统一的。
有些人说自己爱国,但他希望回到四十年前,他认为那时的环境更好,人们之间的攀比更小,生活感觉更幸福,这也是价值偏好,他不能成为一个可以讨论的共同目的。
因为显而易见,那时的社会更加贫瘠,今天的社会更加繁荣。
这些主张,不过是以个人偏好,替代了客观的繁荣标准,他在目的上就无法统一了,目的都统一不了,还讨论什么呢?
这些以个人偏好替代繁荣标准的所谓爱国者,根本不爱国,他只是爱他自己,并试图以个人的价值偏好统一其他人。
爱国的共同讨论基础,只能是繁荣的增加,否则鸡同鸭讲,永远不会有结果 。
但是,仅仅统一了目的,依然有争论,那就是手段的争论。什么样的手段,能够有利于繁荣呢?
手段的分歧
有人说,政府大量搞基建能够带来繁荣,因为他把路修到了贫困山区,于是山区的人民可以与外界交易了,他们的生活变好了,应该支持政府修更多的路。
而另一群人说,政府大量搞基建不能带来繁荣,而会消灭繁荣,因为搞基建的钱来源于其他的产业,而这些产业的发展因为抽走了这些钱,使得这些产业发展减缓了,他们雇佣的工人减少了,本来,贫困山区的人们可以直接出来去这些企业工作,但这种基建有可能会出现错误投资,最终导致浪费,并减少工作机会降低工资率。
你看,这就是两种关于繁荣的手段争论。
而要讨论哪一种手段更有利于目的的实现,必须回到经济学的讨论框架下。
因为经济学的意义就在于正确地分析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其实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经常说一句话,那就是经济规律不可违背,就连政府高官,也经常用这一句话。
比如外交部长王毅就说:
美国试图把经济事务也政治化、武器化,甚至意识形态化,连正常的商品贸易都要用是否符合美式价值观来衡量。这种作法违背基本经济规律,给自由市场戴上镣铐,与互通有无、优势互补的经济全球化潮流背道而驰,恐怕将无疾而终。
各种民间媒体和官方媒体,都经常说这一句话。
这一句话无比重要,他说的是,经济发展是存在规律的,这个规律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的,经济发展领域是存在科学的。
如果大家的目的统一了,无非是寻找合适的手段问题,而经济规律又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只要大家对经济规律存在共识,那么哪来的争议呢?
以王毅部长这段话来说,里面的经济规律是什么呢?
他说的是美国政府搞的贸易制裁手段会破坏自由市场,而自由市场即双方自愿交易,是一种基于分工合作、比较优势互补、最终双赢的一种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能够让交易双方都能生产更多,并在交易模式下形成分工,最终创造繁荣,有利于每一个人。
也即,自由交易创造繁荣,是一个经济规律。
从这一规律 ,我们就能得出一个结论,爱国是目的,进一步明确目的为中国地区的繁荣,但如果你主张阻止自由交易,那你就是在阻止繁荣的出现,因为这违背了经济规律。
一个反对自由贸易的人,虽然他声称自己是爱国的,但他主张的手段,却是让这个国家消灭繁荣、更加贫困。
这种不懂经济规律,错误地理解手段与目的关系的人,就叫作蠢。
我们可以明确无误地根据经济规律的科学判定,他要害了这个地方,他一点也不爱国。
每一个人都声称自己的目的是美好的,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人能声称自己的目的是邪恶的还能长存于世,但是目的不重要。
手段才是关键!
司马南口口声称说自己爱国,但他的手段是,天天骂资本,骂私营企业,不断地诋毁私营企业对中国经济的价值,甚至公开质疑 56789,那么,他是爱国者,还是真正的恨国者呢?
我们是无法通过一个人是否天天说爱国来判断他的对错的,我们只能通过一个人主张的手段来进行判断他的对错。
根据这一原则 ,我们只能认定司马南是真正的恨国者,因为他所主张的手段正在毁灭繁荣,试图将中国带到贫困之地。
我们反对计划经济,是在说,计划经济这一手段,不能达成繁荣。
同理,U 形锁是增加了繁荣,还是减少了繁荣?是阻止了中国地区民众与外界的交易,还是增加了中国人参与世界合作分工的机会?
如果 U 形锁越来越多,中国会更加繁荣吗?
在这一个全民爱国情绪爆棚的日子,我认为,我们判断他人是否爱国的标准,绝不是嘴上有多么的爱国,而是要评判他主张的手段,是否真的能让中华大地变得更加繁荣。
总结
只有以繁荣为目的,寻找让中国变得更加繁荣的正确方法,尊重创造繁荣的正确经济规律,才是爱国的正确姿势。
如果大家的目的和手段都能达成共识,哪有这么多争论呢?
那些要以个人偏好替代普遍目的的,要以错误思想替代经济规律的,那些嘴上天天叫着爱国手段却要陷中国于水火之中的人,只是贼,他们不配谈爱国。
爱国二字,不过是他们做贼的一种包装手段。
天天把爱国挂在嘴上的人,不一定是爱国者,相反,他们更容易成为害国者,因为国之目的、地区繁荣最终的目的,依然是每一个具体的个人,而不是一个不那么清晰的国家利益。
又蠢又坏,或蠢或坏的爱国者们,其实一点也不爱国,因为他们的主张,会将这一国家的民众带入贫穷和混乱中。
我无比希望中国越来越繁荣,希望每一个中国人越来越富有,希望过往四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繁荣增长能持续。
但这一希望,有耐于以下基础,那就是:
繁荣成为共识,经济规律成为共识。
如果所有人对目的与手段都形成了共识的话,繁荣自然会如期而至。